• 销售热线:15190289028

  • 1
  • 2
  • 3
  • 4
  • 5
  • 6

新闻中心

步入式高低温试验室这是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百

发布者:无锡玛瑞特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4/5 17:13:08 点击次数:336 关闭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整体形势,根据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环境和新挑战,围绕经济发展中长期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是中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理性之举,是中国经济“创新机、开新局、育优势”的主动作为与长期谋划,也是中国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发展与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作为经济大省与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也是粮食产销平衡过渡带的流通大省。面对新发展格局,要抓住机遇,补齐短板,迎接挑战,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发展与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2015年至2019年,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总量呈波动增长趋势。粮食收购方面,2019年,全省累计收购粮食同比增长567万吨,商品粮食收购占比85.2%。分品种来看,全省累计收购小麦和稻谷同比增加242.5万吨和317.5万吨。粮食销售方面,2019年,全省国有粮食企业销售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同比增加101.05万吨、135.95万吨、-169.49万吨和56.4万吨,其中,玉米销售同比下降的原因是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养殖企业生猪存栏量下降,饲料粮需求低迷造成玉米销量降低。地处粮食产销过渡带,不同地区粮食购销异质性明显,显著的差异性使得深入发展省内和省际两个层面的产销合作。一方面,鼓励和引导粮食产销区建立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建立生产基地、签订购销合同等形式,省内产销地区之间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另一方面,积极举办和参与省际之间的产销合作洽谈会,签订省际购销合同,如2014年首次在举办苏浙沪粮油产销合作洽谈会,并签订合同46万吨,大力发展省际间的产销合作。

  近年来,不断加大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粮食仓储物流科技化水平,全省粮油仓储物流建设成效显著,科技储粮水平不断提升。一方面,结合各地粮食产购销实际情况,优化全省国有粮库布局,确定仓储物流规划布点,建设一批规模化的区域性粮食物流暨粮油食品产业园;以全国粮库改造为契机,全面改造省内“危仓老库”,重点实施“三改造三提升”,即改造仓房、改造设施、改造环境,提升收储机械化水平、提升储粮科学化水平、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粮库功能;加大粮食仓储物流“四散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粮食流通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储粮技术的应用、改进与提升,配“四合一”技术的有效仓容在50%以上,全省多个粮库试点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水源热泵等新能源技术应用,省级储粮存放库点全部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粮食仓储科技水平有效提升。

  省积极整合现代物流资源,推进粮食仓储物流信息化工作,对物联网数字粮库、粮食收储可视化信息系统、粮食收储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一方面,强化粮食仓储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电子粮情检测、自动环流熏蒸控制和防盗报警视频监控等系统,提高粮库业务流程、仓储保管和日常管理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提升粮食仓储工作效率和科技保粮水平。另一方面,提升粮食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提高粮食物流仓储、运输、供应等不同环节的衔接性,逐步实现粮食流通过程的无缝对接。

  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仓储物流支撑不足与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使得粮食流通发展面临新挑战。一方面,政府部门对仓房改造、维护与保养的支持力度不够,信息化水平对粮食仓储物流建设的支撑不足,仓储物流建设规划布局与功能定位的科学性与实际性不够,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异常气候等自然环境和非自然环境因素对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居民对健康粮油的重视程度与消费意愿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观念逐渐转变情况下,其膳食结构从数量温饱型向质量营养型转变,绿色、有机、优质、多样的粮油产品从大众生活追求逐渐上升为生活要求,而流通领域粮油产品同质化严重、无效低端的粮油产品供给过剩、中高端粮油产品供应不足、特色化粮油产品供应短缺等问题凸显。

  开放经济条件下,粮食流通主体综合竞争力不强与风险抵御能力较弱使得粮食流通国际竞争力有待增强。一方面,多数粮食经营者、粮食企业与农户之间仍然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并未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稳定合作机制,粮食流通主体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较弱;另一方面,粮食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粮食企业普遍面临技术含量不高,初加工、粗加工产品居多,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不够等难题。总的来讲,粮食流通主体“小散弱”特征明显,风险抵御能力低、企业盈利能力低、市场竞争能力低导致粮食流通主体参与国际粮食流通循环的能力与程度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随着粮食流通逐渐向生产、加工、消费领域拓展,粮食流通在整个产业链中发挥中枢作用,粮食流通领域技术创新薄弱问题成为制约粮食流通发展的“短板”。近年来,逐步加大粮食流通各环节的科技投入力度,但仍存在多层约束。一方面,粮食流通产业研发投入不仅低于其他行业,更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省内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流动性不足,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与国营企业,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与持续创新意愿与能力远远不够,全省粮食产业同质性、低附加值和低层次特征明显;另一方面,粮食流通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度不高,粮食流通科技创新体系中部分创新要素在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之间存在阻滞现象,粮食流通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低,创新成果转化缺乏产业化基础。

  为缓解粮食供需错配问题,实现粮食有效供应与流通顺畅,政府部门应继续完善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缓解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打通供应链结点。一是充分释放内需,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与品质,通过“基地+农技服务+农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种植结构、品种与质量的产前指导、产中服务与产后销售,实行优质优价,缓解供需矛盾;二是加强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省中心粮库功能升级改造与骨干粮库维修改造,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和新型材料工艺,提高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高的仓型比例,提升仓储设施整体功能,重视道路基础设施布局一体化与协同化,提高水、铁、公等粮食运输方式的连接性与互动性;三是重视现代物流意识与观念培养,积极整合现代物流资源,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粮食流通发展中的运用,实现粮食物流信息化系统间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提高信息利用率,健全管理体系,规范信息化建设标准,提升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

  为提高粮食流通主体综合竞争力,政府部门应采取主力企业引领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食企业主力军。一是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向前向后延伸产业链,鼓励大型粮油加工企业“走出去”,拓展粮食贸易与投资渠道,提高跨国合作效率。二是支持大型粮食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生产基地,设立海外销售机构,形成稳定的国际粮源基地,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丰富的农业资源,开展产能国际合作与转移,有效缓解全球粮食供求偏紧、水资源短缺等发展压力。三是重视国际品牌建设,组织重点企业积极申报放心粮油示范企业与省产品,支持省内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知名展会,打造国际知名优质粮食品牌,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知名度与美誉度。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激发粮食流通领域科技支撑力量。一是加强粮食流通领域创新支持力度,围绕产业链技术薄弱环节,通过设立专项技术创新引导资金、技术创新优惠贷款等方式,补偿社会资源技术研发投入风险,激发粮食流通领域创新主体活力;二是重视科技领域开放合作,通过构建多层次、广范围、多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机制,加强粮食流通领域创新要素在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不同区域与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建立国家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提升创新成果转化率,实现粮食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入融合;三是重视技术人才专业团队建设,加快关键领域与核心产品技术攻关,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占领粮食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高地。

  (作者:张为付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胡 迪 南京财经大学讲师 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

  “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是中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理性之举,是中国经济“创新机、开新局、育优势”的主动作为与长期谋划,也是中国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发展与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樱花又开放——疫后重振看湖北丨“中国虾谷”已经崛起 潜江“虾稻共作”带领农民致富增收

  【樱花又开放——疫后重振看湖北】危机中育新机 岱家山科创城去年培育出28家高新技术企业
以上信息由无锡玛瑞特科技有限公司整理编辑,了解更多高低温试验箱,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步入式高低温试验室,复合盐雾试验箱信息请访问http://www.fsmfc.com

相关新闻